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342571
 咪咪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單純的感動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時間管理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開心
作者: 咪咪 日期: 2011.04.22  天氣:  心情:

追求快樂避免痛苦是我們每個人的生活目標。其實這是不證自明的,我們無法反對。
但由於每個人所認定的快樂內容及追求手段不同,有些人實現了快樂的目標,遠離了痛苦,有些人則還在努力追求的過程中,有些人則因為太多的挫折失敗,甚至放棄了努力。這些苦樂人生不同的遭遇使我們必須深思,是哪裡出了問題?是我們設定的目標有問題?還是實現目標的手段方法有問題?

真正深遠的快樂並非垂手可得。有些快樂很短暫,有些快樂伴隨著巨大的痛苦或嚴重的後果。有沒有一種終極的快樂,一旦獲得,沒有任何的負擔?

外在的力量可以暫時控制身體與語言的行為,然而持久的改變只能從內心產生。
為了治癒痛苦,推薦一帖可以幫助你平息煩惱、得到真正快樂的修行藥方。
心智的覺悟需要練習,那就是開悟,開悟就會開心。
這帖「覺悟」的心靈藥物,一定得要親自服用才行!
先要有「無偏袒之心」、「聰明才智」和「抱負志向」,接著運用理智檢視內容與實踐方法,然後一步步執行。在了解這些後,我們必須依據自己現有的能力努力實修,才能從生死輪迴中得到解脫,永久出離痛苦的牢籠。

佛教把達成心智覺悟之方法技術稱為「修行道」。
佛教的修行道由基、道、果三項內容組成,即修行的基礎狀態、修行的進境和修行的效果。如果我們以正確的知見認識作為修行的基礎,逐漸修習實踐這些教法,就會得到進步的效果,實現終極的目標。

修行者要擁有以下三種品質:沒有偏袒之心、聰明才智和抱負志向。
修行者如果有了偏見,就會看不到事物的究竟真相;如果缺乏分辨是非的聰明才智,就無法進行分析探討;倘或沒有堅定的志向抱負,就不會想付諸實行。當我們放下一己的偏見後,就要運用理智檢視教義的內容和修行方式,之後就要立志實踐。
如果一開始修習佛法,就抱持「佛教是最好的」這種先入為主觀念,就不容易深入佛法的核心。我們必須依據對事實的正確認識而採取行動,如同自己親眼所見的事實那般的確定,才不會盲修瞎練而事倍功半。 

煩惱會使人心變的不快樂,能否快樂的關鍵就在於心是否能調柔安適。
所謂修行道就是心識轉化的過程。
那麼心識的轉化是如何達成的?只能靠內在的意願加上熱心的努力才可能。
使用外在的力量雖可以暫時控制身體和語言的行為,然而,持久的改變只能從內心的興趣產生。我們若想以內在的力量鼓勵自己,一定要先看到改變的價值和不改變的壞處。也是說我們必須了解,如果被不安份煩燥之心影響,我們馬上會覺得不愉快,長久下來真的會痛苦不斷。如果我們被柔和良善之心引領,不只當下覺得快樂,而且未來還將受益無窮,既能利己也能利他。由於看到粗暴之心的壞處,才會儘量避免;由於看到良善之心的好處,才會自願採用。這是經由分析思考後所做的理性選擇。 

因為目標是要得到成佛時完全成熟的智慧,所以在修行一開始時,就需要熱切探究事物的本質,而且在修行的過程中,這種態度要愈來愈增強才對。特別是大乘佛教的核心修行是緣起性空的「甚深見」與慈悲心的「廣大行」。甚深見的修行立基於對事物真實情況的認知,此見解不能只從現象表層的了解而得,必須洞察其自身存有的狀態。當你不滿意只從表象的顯現看待真實,經由深入研究與分析,探尋事物的內在本質,就會發現其真正本質並非是獨立的或本有的存在。另外廣大行的許多修行層次,也需要我們以分析抉擇過的正確知見,調伏轉化自身所有的身語意行動才能完成,慈悲心是經由了解在這世界中我們自己和別人相互依存的關係而產生的。 

無常的智慧也是經由觀察分析緣起的經驗事實而得到的,無我的智慧也是運用空性正理所建立的證悟。正確思辨的能力在修行證悟的進展上,具有最關鍵的地位。善用你所有的智力,才能探究很多的破壞性情緒的來源,並且加以對治。
修行者依據正確推理了解事物的本質,而非只把心識專注於一處,要一直進行思辨抉擇,才能得到正確有效的認知。經由這種理性的力量,才能慢慢揭露出錯誤的認識與心態。但是要達到這個目標,光只有聞思還不夠,還要在具有深度自我知覺的完整禪修中進行心識的轉化,才算真正修行的完成。

整個佛教的教法是為了幫助眾生成就暫時目標與究竟目標。暫時目標是指在輪迴中得到有利於修行的好生活,而究竟目標就是要永遠從輪迴中解脫,以及獲得可以利益他人的一切相智。
經由了解戒律的內涵,會知道在日常行為中何者當為、何者不當為,不造惡業而累積善業,煩惱就能慢慢平息。接著透過禪定的修習,可以避免讓心陷入太鬆弛或太緊張的問題,去除昏沈掉舉的毛病干擾,就能把心專注於一處,不會再分心散亂。然後,藉由定力引生分析事物本質的思維,就可以透徹了解無我的意義。經由禪觀無我,產生空性的智慧,就能去除對人與事物有自性之根深柢固的誤解,亦即佛教所謂落入輪迴的根本無明,進而得到痛苦的徹底解脫。

徜若人可以享受外在繁榮和內心的良善,所謂的內外財富,就能擁有舒適的人生。 
我們今生確實很有福報,因為我們修行的條件一項也沒少。
如果我們生在佛未出世的黑暗時代,就遇不到佛陀的教法了。
如果我們身心有缺陷,縱使有心想修行,也會很困難。但我們並沒有生成那樣,現在我們具備修行所需的一切能力,這實在是很幸運!



標籤:
瀏覽次數:78    人氣指數:3478    累積鼓勵:17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單純的感動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時間管理
 
住戶回應
 
時間:2011-04-24 19:31
他, 48歲,台中市,建築營造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1-04-23 22:41
他, 43歲,亞洲其他,製造/供應商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1-04-23 00:01
他, 84歲,台中市,其他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1-04-22 23:42
他, 53歲,彰化縣,製造/供應商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