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58666
 【爺】yolu♥™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領先差距擴大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曹锦錦辉輝和胡金龙龍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相比美國
作者: 【爺】yolu♥™ 日期: 2007.11.23  天氣:  心情:

相比美國,中國的差距何在?
更新日期:2007/11/06 14:32 Evelyn M. Rusli









隨著中國不斷騰飛,美國的生活和商界充斥著四個字:「中國製造」。大量的廉價商品使得生活成本降低,但正如一些評論家指出的那樣,隨著各公司關閉工廠,向亞洲東部地區發展,它使得美國的工廠工作不復存在。
 
的確,將中美之間的貿易差額比做峽谷再合適不過了。據美國人口普查局 (U.S. Census Bureau) 統計,2006年,中國向美國出口了價值2878億美元的商品,而美國則向中國出口了572億美元的商品。
 
組圖:全球最知名企業

組圖:非中國製造

組圖:亞太億萬富翁

組圖:全球2000家最大的上市公司

組圖:全球業績最佳公司

然而,美中貿易逆差並未能充分體現美國的生產力。儘管中國擅長生產運動鞋、塑膠玩具和衣服等廉價、勞動密集型商品,但事實上美國工廠出產的產品遠遠多於中國,而且這些產品的價值大大高於中國的產品。
 
凱托研究所貿易政策研究中心 (Cato Institute's Center for Trade Policy Studies) 副主任 Dan Ikenson 稱,美國生產的產品佔全球製成品生產總值的21%——雖然中國的市場份額正在不斷擴大,但其僅佔到8%。
 
美國依然穩居價值鏈的頂端,為美國國內和世界其他地方的消費者生產高品質、高科技商品。今年大量「中國製造」產品的召回——牙膏、寵物食品">寵物食品以及令美泰 (Mattel)損失慘重的價值210億美元玩具的召回表明,中國的聲譽已然受損。
 
凱托中心主任 Dan Griswold 表示,美國的生產得益於三大有利因素。因笨重而不易運輸、需要採用高科技抑或屬於資本密集型而非勞動密集型的商品通常在美國製造。
 
就拿美國汽車業來說,汽車市場中大多為美國、日本和韓國產品,但本田 (Honda)、日產 (Nissan)以及豐田 (Toyota) 等許多國外公司都設有美國工廠。國外公司透過美國工廠來貼近客戶,節省貨運成本。中國也可以效仿——但其技術聲望仍落後於亞洲其他國家。如果美國公眾對中國製造的玩具都望而卻步,那麼試想一下中國製造的汽車在其新推出的一年裡又會有怎樣的境遇呢?
 
Ikenson 說,由於美國擁有大量高素質的人才,並將資源投入到研究與創新領域,因而美國在生物科技和航空設備等高科技產品方面遙遙領先。而且,與中國不同的是,美國擁有健全的產權保護法。Ikenson 表示:「由於高科技需要專有工藝、專利、版權,因此專利持有者更希望把他們的技術用於本國。」
 
此外,如果為創意設計設立一個獎項,那麼中國並不具備優勢。中國已經建立了一個堪稱世界「廉價」工廠的帝國,但是儘管其擁有大量資源和人力,該國仍缺乏全球公認的設計品牌。
 
時裝界也許就是對此最好的證明。大多數高檔牛仔褲(如零售起步單價為200美元的 True Religion)為美國生產。如果你將時裝的檔次上升到香奈兒 (Chanel) 等時裝公司,你仍然與中國沾不上邊。高端品牌透過在義大利或法國等傳統的時裝之都生產商品來保持其品牌價值,同時避免因中國生產而得來廉價、低品質的惡名。
 
但是中國正在發展。隨著其財富增多,中國成為了中層社會,並希望在創新和設計方面獲得更多認可。中國已經出現了改革的跡象。7月份,中國最大的汽車製造商奇瑞 (Chery) 與克萊斯勒 (Chrysler) 就共同在美國和歐洲推出首批中國國產汽車簽署了一份為期10年的協定。預計首批奇瑞汽車將在兩年內進駐美國。
 
然而,中國的發展依然任重而道遠。凱托的 Griswold 說:「寄希望於中國出產的先進技術還為時尚早。中國的高科技仍僅限於 DVD 和攜帶型電腦。中國要成為設計市場的領導者還需要相當長的時間。」
 
中國的創新改革仍面臨著一些重大障礙。首先,政府時刻干預。雖然中國共產黨已經放寬了規章制度,但一些評論家稱,其政策仍然讓企業放不開手腳。Griswold 說:「在一個專有的一黨制下,創造力和表現力往往很難展現。」該國還將必須完善其知識產權法來鼓勵技術發展。
 
但是,不管中國採取何種措施,抑或其在價值鏈上以如何快的速度向上發展,該國處在價值鏈末端的時間不會太長了。真正低端的生產正開始轉向新的市場。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 (Council of Foreign Relations) Maurice R. Greenberg 中國研究高級分析員 Adam Segal 說,各公司正開始跟隨「中國加一」的趨勢。
 
Segal 說,鑒於中國自身的不穩定性和生產成本的穩步上升,隨著中國日漸成熟,「各公司知道必須同時在中國以外進行生產。」如今,「加一」趨勢通常是指越南。雖然越南的人力不如中國多(其人口僅為8500萬,而中國高達13億),但其具備「年輕時的」中國的許多特質。
 
預計在未來幾十年裡,其他一些國家,如孟加拉國、柬埔寨、菲律賓以及非洲部分地區將逐漸崛起——他們已經開始這樣做了。「非中國製造」可能會成為一種趨勢。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1106/80/npm1.html


標籤:
瀏覽次數:74    人氣指數:774    累積鼓勵:35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領先差距擴大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曹锦錦辉輝和胡金龙龍
 
住戶回應
 
時間:2007-11-23 09:43
她, 81歲,新北市,其他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