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看一部電影,這部電影是對岸拍攝的,也是我第一次接觸大陸的電影,片名叫做「失戀33天」,看完後發現到很多人根據劇情,討論出一個問題,那就是女生究竟會不會喜歡上,自己常常對著傾訴和吐苦水的男生呢?結論幾乎都是不會,大多的理由都是因為,女生大多不願意將自己不美好的那面,呈現在心儀的人面前,這個理由聽起來是蠻有道理的,這部電影的男主角也是因為沒有遵循這個規則,沒有成為失戀女主角的垃圾桶,最終得到女主角的芳心。
可是想起來二年前的一部台灣偶像劇,「我可能不會愛你」,裡頭的劇情似乎就不是如此,程又青長期養成把李大仁當成垃圾桶,需要常和李大仁聊一聊的習慣,最後還是選擇李大仁作為她最終的歸宿。或許有些人會說,因為男主角長得帥,這一點我並不否定。只是如果單純以劇情來看,只能說凡事真的沒有絕對。
我想這兩部戲,讓我感到最相似的地方,就是男女之間的性格最好是能互補,試想如果男女都是很強勢,大家總是搶著當主角,沒人願意當配角,退讓一步,這樣似乎彼此之間很難長久相處。所以知道自己是什麼性格,了解什麼類型的人最適合自己,是很重要的。並且知道無論任何性格的人,總有和他/她匹配的人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