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318377
 起點也是終點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知命之悟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我怎麼哭了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印度古神话中二十四大天王
作者: 起點也是終點 日期: 2013.02.15  天氣:  心情:
二十四諸天指的是佛教的護法諸神,又可稱為“諸天鬼神”。自古列十六天像,各有所主,以其有呵護佛法之功。後增日神、月神、娑竭龍王及閻摩羅王,因日可破暗,月可照夜,龍則秘藏法寶,閻摩掌管幽冥,故加此四為二十天。後又將“天龍八部”之緊那羅王,及道教神只紫微大帝、東嶽大帝、雷神增入其中,最終形成二十四天。

  二十四諸天通常供奉於大雄寶殿東西兩側,他們的供奉次序是:功德天、辯才天、大梵天王、帝釋天、四大天王(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北方多聞天王)、日天、月天、金剛密跡力士、摩醯首羅天、散脂大將、韋馱天、堅牢地神、菩提樹神、鬼子母、摩利支天、娑竭羅龍王、閻魔羅王(以上二十天來源於《金光明經•鬼神品》)、緊那羅王、紫微大帝、東嶽大帝、雷神。

二十四天原來是佛寺祭天時供奉之神,明代開始設位奉置。現將二十四諸天順次介紹如下:
  

一、功德天

又名吉祥天,是一位仁慈的女神。她原是婆羅門教天神,是德叉迦和鬼子母夫婦的女兒。她又是北方毗沙門天的姐姐(有說為後妃)。由於與財神有這樣親密的關係,所以她又被奉為財富女神。

據《陀羅尼集經》記載,她身體呈銀色,頭戴花冠,身披天衣,項掛瓔珞,珠光寶氣、雍容華貴。左手拿如意寶珠,右手結施無畏印。左右兩邊分別立有梵天和帝釋天;二天神背後各有一座七寶山。她頭頂現五色祥雲,雲端有一頭六牙白象,象鼻絞動一個瑪瑙瓶,瓶中不斷傾泄種種寶物,澆灌在她頂上一個千葉寶蓋內。

  二、辯才天

辯才天以聰明和具大辯才而得名。她還能唱出美妙的歌曲,所以又稱“美音天”、“妙音天”。她是掌管智慧辯才、音樂與福德的天神。辯才天原是印度人信仰的河神。有人說她是男神,但大多數認為她是女神,是閻羅王的姐姐。她居無定所,經常與各種野獸為伴。她穿著極其簡陋,但她形象十分美麗,“面如滿月”,“目如修廣青蓮葉”,“常以八臂自莊嚴”。

三、大梵天王

又作“梵天”、“梵王”等,是婆羅門教的尊神,被認為是世界萬物的“始祖”。大梵天后來成了釋迦牟尼佛的護法神。據傳釋尊自兜率天降生的時候,大梵天手執白拂子,在佛前作引導。釋尊成道後,施捨自己的宮殿,請佛說法。

大梵天居住於色界,為色界初禪天之主,與梵輔天、梵眾天合稱色界初禪三天。

較為常見的大梵天的形象是四面四臂像,每面各有三目;四臂都持有物,右邊兩手各持蓮花和念珠,左邊兩手一手持淨瓶,一手結唵字印;坐於蓮花座上,坐騎是一隻鵝或由七隻鵝拉的車子。

  四、帝釋天

帝釋天原是婆羅門教的天神,音譯作“釋提桓因”、“因陀羅”等。他有三十二位知己,與他同修福德善業,死後又一起生到了忉利天宮。忉利天共有三十三天宮,故又稱三十三天。

帝釋居忉利天中央的善見城(又作喜見城),他的四面各有八天宮,分別由他生前的三十二位知己作為輔臣居住。帝釋天形象顯密所傳各異。在漢地寺院中,帝釋天多為少年帝王像,男身女面。他的身後一般有三位天女,

  五----八、四大天王

四大天王俗稱“四大金剛”,在天王殿中享受供奉。佛教吸取印度古代神話傳說和古印度教中關於“天”的種種說法,提出“三界”說。三界中欲界最低,此界天有六重,即“六欲天”,第一重叫“四天王天”,離人世最近。這裏就是四大天王的住處。

佛經說:四天王天就在著名的須彌山山腰,那裏聳立著一座犍陀羅山,此山有四山峰,稱須陀四寶山,高三百三十六萬里。四天王的任務是各護一方世界。故四大天王又稱“護世四天王”。

四大天王的名稱及形象為:

東方持國天王,名多羅吒,身白色,穿甲胄,手持琵琶。

“多羅吒”是梵文的音譯,意譯為“持國”。“持國”意為慈悲為懷,保護眾生。他是主樂神,故手持琵琶,表明他要用音樂來使眾生皈依佛教。

南方增長天王,名毗琉璃,身青色,穿甲胄,手握寶劍。

“毗琉璃”是梵文的音譯,意為“增長”。“增長”能令眾生增長善根,護持佛法。他手仗寶劍保護佛法。

西方廣目天王,名毗留博叉,身白色,穿甲胄,手中纏一龍。

“毗留博叉”是梵文的音譯,意譯即“廣目”。“廣目”意為能以淨天眼隨時觀察世界,護持人民。他為群龍領袖,故手纏一龍(也有的作赤索),看到有人不信佛教,即用索捉來,使其皈依佛教。

北方多聞天王,名毗沙門,身綠色,穿甲胄,右手持寶傘,左手握神鼠———銀鼠。

“毗沙門”為梵文音譯,意譯即“多聞”。“多聞”比喻福德之名聞于四方。他手持寶傘,用以制服魔眾,保護人民財富。多聞天王原是古印度教的一位天神,又名施財天。

  九、日天

又稱日天子、寶意天子、寶光天子等名。

日天原是印度神話傳說中的太陽神,佛教說他是觀音菩薩的變化身。

他住在太陽中,太陽裏有他的宮殿,稱為“日宮”。他在一年之中迴圈於須彌山中腹,遍照四天下及四大洲的白晝。他與守護黑夜的月天對應,也由四天王管轄。他身邊常有二妃陪侍。二妃乘七寶莊嚴車駕,以八頭寶馬牽引,周圍還有七曜九曜等星宿護衛。

摩利支天作他的前導。

  十、月天

月天,又稱月宮天子,原是古印度崇拜的月神。佛經說他是大勢至菩薩的化身。

“大勢至”意為寶吉祥,月天既為大勢至菩薩化身,所以又得名寶吉祥天。關於月天的形象,印度和中國所傳各不相同。他在印度為男性形象。佛教傳入中國後,由於中國文化中也有月神崇拜,而中國的月神又被陰陽學視為陰性,這樣印度的月神受中國月神信仰的影響也女性化了,並且還吸收了中國月神的形象特徵。

  十一、金剛密跡力士

金剛密跡力士以知曉如來一切秘密事蹟而得名。

《金光明經》記載:他是大鬼神王,與五百夜叉原都是大菩薩,為護持眾生、保護佛法,他們才屈尊作了佛教的護法神。他行動十分敏捷,在佛教護法神中以“捷疾”著稱。他常侍衛在佛陀身邊,得到佛陀信任,佛陀常把一切秘密要事委託於他。

其形象較為特殊,一般為紅色臉膛,怒氣衝天,全身肌肉鼓脹,勁健剛強,手中常持金剛杵。明代以前,佛寺都只供一尊密跡金剛。

  十二、摩醯首羅天

摩醯首羅天又名大自在天,是印度教崇奉的主神。

佛教收入摩醯首羅天后,把他奉為十地菩薩,故他的塑像也為菩薩形象。頭戴寶冠,身著菩薩裝,騎白牛,八臂三目,手執拂子、鈴、杵、矩尺。立像常略去白牛。另外還有作二臂、四臂、十八臂的諸種形象。

大自在天主要為密宗崇奉,密教把他視為大日如來的化身。他的諸種形象也主要出現于密宗寺院裏。

  十三、散脂大將

又稱“密神”。他原是印度婆羅門教中的夜叉神,為北方毗沙門天手下八大神將之一。

他統領二十八部天眾,經常巡行世間,賞善罰惡。有人說他是鬼子母的二兒子,但多數認為他是鬼子母的丈夫。他的形象為金剛模樣,面為紅色,滿臉怒氣,手持降魔杵。

  十四、韋馱天

韋馱又叫韋琨、韋馱天、韋馱菩薩、韋天將軍。韋馱本為古印度婆羅門教信奉之神,叫六面童子,原為戰神,有六頭十二臂,手執弓箭,騎孔雀,後被大乘佛教吸收為護法神。

韋馱像常被供奉於大雄寶殿對面,天王殿彌勒之背。這與他擒賊護佛立有大功有關。韋馱是佛國中的“神行太保”,以善走如飛著稱。佛教傳說,在如來涅盤時,竟有個“捷疾鬼”偷走了佛的兩顆牙齒,韋馱急起直追,抓獲竊賊,奪回佛牙。於是,韋馱擔起保護釋迦靈塔、打退盜取佛骨之敵的重任。

  十五、堅牢地神

又稱地天或地神,是職掌土地及一切植物的天神,與主管上天的大梵天神相對應。

地神的形象十分獨特,唐朝時為男神,有二臂和四臂兩種形象。二臂形象是雙手握寶瓶或缽,內插各色鮮花;四臂形象是四手分別持鐮、箭、鋤、鍬四種農具。後來,地神由男身演變成了女身,並且多以二臂形象出現,手裏持物又增添了鮮花、穀穗等物品。

  十六、菩提樹神

菩提樹神是守護菩提樹的女天神。相傳,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打坐修道時,菩提樹神便以樹葉為釋迦佛擋風遮雨,保護他安心修道,故名。她被認為是佛教最早的護法神。

在佛寺裏,她的形象特點是兩手拿一樹枝,打扮成年輕婦女的樣子。菩提樹本名畢缽羅樹,這種樹為常綠喬木,葉子呈卵形,莖幹黃白色,花隱於花托中,樹籽可作念珠。

  十七、鬼子母

鬼子母據傳是五百夜叉鬼之母,故俗稱“鬼子母”。她本為古印度民間傳說的惡神,與散脂大將結為夫妻,生了五百個小夜叉,專以小孩為食,危害眾生,後被釋迦佛所感化,成為佛教的護法神。鬼子母皈依佛門後,偏重于對婦女和兒童的保護。

  十八、摩利支天

摩利支天原是古印度神話傳說中的天神,意為“陽焰”、“光焰”。主要為密宗所傳。

摩利支天的形象主要有兩種:一種為天女形象:或坐或立於蓮花上,左手持一天扇,置於胸前,右手下垂。一種為忿怒形象:面紅如日出之色,身著紅色天衣,紅色即表示忿怒;掛瓔珞,戴耳環、腕釧,腰系寶帶;頭上頂一寶塔,塔內有毗盧遮那佛;具三面八臂。

  十九、娑竭羅龍王

又名水天,原為印度婆羅門教天神,專門掌管水界。

作為佛教的護法神,它專任西方守護者,也掌管水界。它主要為密宗所信奉。其常見形象為:身青色,騎於龜背上,有九個頭,皆為龍形,左手握拳,右手執索。

又一種說法認為,水天為娑竭羅龍王,是佛教龍神中的大龍王。這位龍王還有一個女兒,叫龍女。娑竭羅龍王的形象常見為頭現龍形,身著帝王服。

  二十、閻魔羅王

閻魔羅王又稱閻摩羅王、閻摩王、琰摩、雙王等。閻魔羅王原是印度神話傳說中掌管地獄之主,《黎俱吠陀》中稱他還有一個妹妹,叫閻蜜,兄妹通婚,成為人類的始祖。所以他後來到地獄管理他的子孫們的亡靈。

佛教產生後,把他納入自己的神靈體系。閻魔羅王傳入中國後,產生了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閻王爺”。閻王在印度佛教中本為單獨一個,經過與我國民間信仰和道教信仰的融合,形成了“十三閻王”和“十殿閻王”,而通常以十大閻王的說法較為流行。

  二十一、緊那羅王

緊那羅是“天龍八部”之一,其頭上有角,故又名人非人。他為帝釋天部下,負責演奏音樂,故為音樂神。

這類神有男有女,男性為馬首人身,女性則端莊美麗;男性長於演奏,女性長於歌唱。緊那羅女演唱起來不僅優美動聽,而且還會產生魔力。緊那羅女常與樂神乾達婆配為妻室。男性緊那羅其貌不揚,長著個馬頭;女性緊那羅則相貌端莊,有一副絕妙的好嗓子。

  二十二、紫微大帝

紫微大帝,又稱“中天紫微北極太皇大帝”。這一神名來源於古代對北極星的崇拜。

古人認為北極星是帝王星,他住在天上的紫微宮中。由此也稱人間帝王的禁中為“紫禁城”。道教吸收這些說法,尊居住在中天紫微宮的北極太皇大帝為四禦之一。其職責是協助玉皇大帝執掌天經地緯、日月星辰和四時氣候。

  二十三、東嶽大帝

東嶽大帝,全稱“東嶽天齊仁聖大帝”,是道教崇奉的泰山神。

他原也是我國古代民間信仰。道教吸收他後,說他是掌管人間生死之神。歷代帝王對他屢予褒封。

唐玄宗封他“天齊王”;

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封他“仁聖天齊王”;大中祥符四年(1011)封他“東嶽天齊仁聖大帝”;

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1291)封他“東嶽天齊大生仁皇帝”。

民間信奉也十分普遍,各地還紛紛建起了供奉他的廟宇,每年農曆三月二十八日為他的祭祀日。他的形象為蒼老帝王像:戴冠著袍,頸系冠帶,頜下飄垂二綹鬍鬚,手捧玉笏,足登雲頭鞋。

二十四、雷神

雷神是我國古代神話傳說中司雷之神。《山海經•海內東經》載:“雷澤中有雷神,龍頭人身,鼓其腹。”

《太平廣記》引《神仙感通記傳》說,雷公有兄弟五人,即天雷、地雷、水雷、社雷(又稱妖雷)、神雷,是為五雷神。道教看到雷神在民間的廣泛影響,把它改造為道教天神。

雷神的形象最初為龍形,後變為半人半獸;被道教吸收後,又完全人形化。

今天在佛寺和道觀中,雷神的形象大致有兩種:

一種是半人半獸,蓬頭怒發,似人似鬼,披甲,手持劈山斧;另一種是人形,身著鎧甲,面有髭須;左手結印,右手舉錘;左腳踏鼓,右腳作出擊鼓的樣子。

(資料來源:印度古神話中二十四大天王)
標籤:
瀏覽次數:241    人氣指數:441    累積鼓勵:1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知命之悟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我怎麼哭了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