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寂寞的人數是否增加(與測量方式有關),全世界開始關注寂寞和健康問題的關聯,並試圖找出解決之道。例如,2011年丹麥王妃瑪麗(Crown Princess Mary)發起一項降低寂寞感的全國運動;美國退休人員協會(AARP)資助幾項降低老年人寂寞感的活動;類似AARP的機構「高齡英國」(Age UK)以及其他組織在2011年也推動「終止寂寞運動」(Campaign to End Loneliness),旨在研究降低寂寞的方法;2016年,英國廣播公司(BBC)的紀錄片「寂寞年代」提醒大眾關心「寂寞流行病」,促使全國重視這個議題。英國布魯內爾大學的老年學家維克特(Christina Victor)說:「訊息已經散播出去。如果你們都願意去探訪自己的奶奶,她就不需要去醫院了。」
至於有多少人是寂寞的社交孤立者,還有他們是否為健康風險最高的人?依目前的資料仍難以判斷,要找出這個族群很不容易。目前關於寂寞的科學研究有一個問題,就是判斷寂寞程度的一些標準工具所測量的對象或目標,並非完全相同。例如歐洲大型調查研究中常用的基維爾德寂寞量表(De Jong Gierveld Loneliness Scale)同時測量了寂寞和社交孤立,卻沒有測量持續時間;此量表單純要求受試者在面對「我想念擁有摯友的感覺?」或「我有很多可以信任的人?」這類問題時,回答「正確!」、「正確」、「或許」、「不對」或「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