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佳節
元宵佳節,又稱上元燈節,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日,也是春回大地之始,在這一天裡家家戶戶都要團聚在一起。
在古代,這一天更是燈火通明,無比的熱鬧喜慶。
相傳元宵節起源於漢代,那時漢武帝篤信神靈,為了祭祀太一神,在月圓這一天的黃昏至清晨,皇城徹夜燈火通明。
因太一是道家的神,所以,這一天就和道家的“中元節”和下元節”對應,被稱為“上元節”。
後來東漢明帝為了弘揚佛法,又下令正月十五這一日要燃燈敬佛,從此後,元宵張燈的習俗便延續下來。
在隋朝時,隋煬帝為了彰顯國力,在元宵這一天的皇城佈置了一萬八千名樂手,彈奏起絲竹樂器,從黃昏一直到清晨,聲聞數十裡。
燃起的燈火可以照亮天地,一月之後才熄滅。
到了唐朝時候,元宵節真正變成了與民同樂的嘉年慶典。
長安城平日實行宵禁,夜裡禁鼓一響便禁止出行。
唯獨上元燈節時,皇帝特許開禁三日,稱為“放夜”。
於是這三天夜裏,大街小巷燈火通宵達旦,人們競相奔走,車馬阻滯道路,各種歌舞,雜技,魔術目不暇給,熱鬧非凡。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遍佈全城,各式各樣的燈火:有高達二十丈的燈輪,上面纏繞彩綢,裝飾金玉,懸掛著五萬盞燈;
還有佈置在高山上的百枝燈樹,別稱“火樹銀花”,在百里以外都可以看見。
此外更有走馬燈、燈山、花燈、燈謎、燈樓等無計其數。
真是“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地京。三百內人連袖舞 ,一進天上著詞聲。”
到了宋朝時候,男女之防十分嚴謹,於是元宵節就變成了古代的情人節,這是為甚麼呢?
原來,全年中只有這幾日,每家的仕女們能夠出來觀燈遊玩,於是燈下相會成為了當時的風尚,後來還流傳下這樣有名的詞句:
《青玉案‧元夕》 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千百度。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2014.02.14.16: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