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爾摩沙的指環
星期六晚,研究了兩個多小時的交通時間
睏死了,腦袋已打結
那怎麼辦,到底要不要去?
一早醒來
好吧,還是走好了
再想,時間又過了...
到了國美館,已是中午
距離閉館還有六小時,夠用嗎?
還好有帶一小餅乾稍果腹
省了再跑到外面麻煩
國家美術館還是跟地方美術館有差異性
展品數量跟屬性很明顯不同
當然不是大師就一定看懂或有聯想
我只是在尋找對一樣感覺的寄託
福爾摩沙的指環
是當天最感動的
它是影音播放方式
我看的是福爾摩沙的指環-與大自然的對話
第二集[挑戰]
http://web.pts.org.tw/~web02/formosa/people.html
分為五個階段
綠島的椰子蟹
因觀光的因素,保育類椰子蟹
每年在綠島觀光旺季,每天會有七隻慘死在貫通綠島山脈與海岸的公路上
為了觀光跟生態的平衡
在公路的底下,挖出了一條渠道,簡稱生態廊道
可望經由這樣分道方式,減少椰子蟹死亡率
第二位介紹候鳥大杓鷸的這位專家就不用我介紹了
他是彰化縣環境保護聯盟理事長蔡嘉揚
看到他,真的讓我感動萬分,之前在電影節有看過他的紀錄片
說明大杓鷸這種從西伯利亞飛行了幾千公里的候鳥
為什麼都會選擇最後落腳在西濱工業區(過境台灣90%以上的大杓鷸都在此)
只因西濱有台灣最後僅存的一塊原始濕地
真的是最後一塊
原始濕地型成很慢,但一經破壞就再也回不來了
原始濕地提供各式環境棲息與食物
所以大杓鷸的數量一直是判斷環境變化的指數
十年前數量有一兩千隻,現在只有兩三百隻
蔡嘉揚說,如果大杓鷸不再來台灣過冬,只因環境變的惡劣
在台灣的我們飛不走,最後環境的問題,還是回到了人的身上
人跟土地是分不開的
第三段是雪霸國家公園的義務解說員
邱慶耀(大自然的使者)
這一段,讓我感到溫暖
小學畢業,工作地點在鐵工廠邱慶耀
對於工作同仁認為,環保是有錢人的行為,不以為意
他說慢下來,靜下來,你會發現更多
有時候,光是一根路燈上就會有很多生物
接許多義務性的演講
在推行人們跟自然的橋樑,他樂此不疲
趙仁方,台東人
觀察蝴蝶遷移路線的研究者
[有些事,要有人先做]
研究蝴蝶南北遷移的變化,與棲地環境已經十年
十年前找尋國內外相關的蝴蝶遷移資料
苦無答案,乾脆自己做
不過,這是一件耗費時間的事
還好,各方來路的志工加入幫忙
還有台灣少見的爬樹專家
願意專程開車從台北到台東
義務性幫忙趙老師
用專用工具爬上樹有更高視野來觀察蝴蝶
一群人默默的在付出
最後是台灣最早的一批愛好潛水運動人
也是推動海生館人重要人士
是第一屆的海生館館長 方力行
從一開始對於海洋的熱愛
看見台灣的珊瑚不斷被破壞
在海生館成立之間,也推行對珊瑚的研究中心
藉此發展珊瑚復育的工作
現今也是全世界最大的珊瑚復育中心
[現在的準備,是為了以後珊瑚的未來]
這五小段的紀實短片
是提供一個可行的路
而我看到的是
一樣開懷的笑容
一樣認真的表情
一群默默的傻子
Emily Haines
真的很好聽
MV更是棒阿!
謝謝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