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守丹田,簡單地說,就是排除雜念,全神貫注到丹田的部位,耳無聞,目無視,鼻無嗅,心不外馳,專心體會真氣之活動。
在煉氣功時,首先要注意精神集中,意守丹田。丹田在小腹正中,臍下三寸,為吾人生命力的泉源。在調整呼吸以後,由呼氣運動,推動真氣下行,集中在丹田之內。丹田內真氣充滿,則可以貫通督脈,所謂“積氣沖關”則可以進入高深之境界。
所謂意守,就是心不外馳,精神集中。守字有定的意義在裏,也就是《尚書》說的“唯精唯一,允執厥中”;《大學》上所謂:“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佛家說的“止觀”,孟子提出“求放心”都是指意守而言。俗語說“鎖心猿、拴意馬”,也是意守。《內功經》上說得更具體:“泰出崩於前而不動,猛虎嘯於後而不驚”。《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雲:“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精神內守,就是意守丹田。孔子告訴顏淵:“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這四個勿字,也就是意守的具體辦法。《書經》所雲:“念茲在茲,釋茲在茲,永言茲在茲”,更指出意守之辦法。
丹田二字始自道家,儒、釋並無此語。按丹田的釋義,是一種奇妙的藥品,它是由許多健身祛病的藥品中,提煉出來的精華,療效極高的物質。所以世傳為“妙藥靈丹”,因為它能祛病延年,所以在人身機體中經過生理變化所產生的生活動力——真氣,道家與醫家也稱之為“丹”。所謂“丹田”就是彙集丹的處所,在人體中是一個最重要的部位,為生命動力的泉源。
“丹田”的位置,一般文獻記載,在臍下三寸,小腹正中線,為任脈之關元穴。居膀胱之後,直腸之前,有腹壁下動靜脈,分佈著第十一、十二肋間神經前皮枝,深部容小腸,為小腸經之募穴;是三陰任脈之會。類似一個夾室,氣沖則升,氣虛則合,為任、沖、督三脈之發源地。是全身經氣聚集之處,故又名“氣海”。也叫血室、命門、血海、大海、子宮、關原、下紀、精露、大潤、大中、丹田。
“丹田”為男子藏精之所,女子受胎之地,人的性命由此產生,發育、成長,故又名生門、胞門。在《針灸經》上注釋:能治帶下經病、不孕無子、惡露不盡、尿血、卒中、脫症、淋濁、疝痛、遺精、遺尿、虛勞、
羸弱。
另外有一說:兩眉中間天心穴為上丹田。《內功經》雲:“氣沉海底,光聚天心。”因為氣功到一個相當階段,兩眉中間會發現亮光。又有一個說法,心口窩巨闕穴處為中丹田。因為氣功練習,初步要注意氣下到心口窩。在巨闕穴上,首先有發熱感。而巨闕穴又為心經之募穴,主治心痛、反胃、驚搏、健忘。《內功經》雲:“目視心宮,氣注大海。”《針灸學》上也有臍下寸半氣海穴和臍下二寸石門穴為丹田之說。《中國醫學大詞典》說明:臍下三寸為丹田。在氣功實踐中,也體會到,大氣沉到臍下三寸處,才活潑撥,圓滾滾,團聚旋轉有無限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