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末趁著三天連續假期, 租了幾部片子,沏壺東方美人茶,備妥些零嘴以磨磨牙,以舒適庸懶的姿勢斜臥在沙發上,
好整以暇慢慢地觀賞. 其中一部由兩大巨星 “摩根費里曼 (Morgan Freeman )” 和 “傑克尼克遜 (Jack Nicholson )” 所主演, 導演是羅伯萊納 (Rob Reiner)的”一路玩到掛” (The Bucket List ), 此片吸引咱的原因, 是導演處理此片的節奏及描述對老人遲慕的應對心態, 看完後不免在心底按一個深深的讚!
針對內容, 影片己客觀的呈現, 咱不以予著墨, 倒是感想可以舒發一下,反正是
橫看成嶺側成峯, 百家齊鳴 , 各可表達自個兒的感受和看法.
任何影片要做得出色,一個是內容及順序要把握得好,另一個關鍵就是節奏。是順序加節奏的變化,可以變化萬端地組合出各種影片。如果説內容及順序可以決定一個影片的成敗,那麼節奏就決定了這個影片的優劣與層次。
當快則快,當慢則慢,或者當濃反淡,當淡反濃,種種不同快慢交錯的節奏,使得影片可以變化出各種面貌, 導演於此處快慢有致的操作顯得不凡, 劇情節奏緊湊,全場絕無冷場, 咱一面看著,一面不免問自己一句:導演他怎麼能把節奏處理得這麼好?
故事的兩位主角,原本處在毫無交集的平行線上,因一場病痛開始有了交集,他們的人生都發生了轉折,像一記當頭棒地提醒他們該追求自己的人生。 在生命燭火看似要熄滅這一切的夢想與期望之際,一張Bucket List卻重新燃起他們對生命的渴望,不僅點燃生命的燈火,也照亮了彼此。他們都希望好好利用人生的最後時光,完成一直想做卻沒做的事,他們的人生清單不再只是空想,而是等待他們實現的計畫。
常常聽到一句話說“生命的價值不在於它的長度,而在於它的寬度及密度",由於我們無法預測死亡,也無法掌控生命的長度,更應該要了解生命存在的意義,並締造出屬於自己有限生命價值中的無限精彩。
想咱已屆知天命之年,距Kicked the bucket行將就木之時,少說也有數十載的時間,但不免捫心自問, 當你的生命到達盡頭,會有什麼反應呢?當你回顧一生,想看看這一輩子做了些什麼、經歷了些什麼,是否會感到空虛,或時光飛逝,有好多事都還沒完成的呢?咱的 To Do List 為啥呢?
雲去天無影, 船去水無痕, 人生如夢,歲月無情。驀然回首,才發現,人活著是一種心情。窮也好、富也好,得也好、失也好,一切都是過眼雲煙。或許人生不必汲汲營營追求甚麼,除開名利之外,列下 To Do List ,做想做的事情, 不猶豫, 才不會臨終前遺憾哪!
那您咧 ?
|